事实上,当我六年后走出乡村时,他们的笑脸已经改变了内容,嘲讽没有了,白眼没有了,很多人甚至忘记了从前对我说过的半阴半阳的话
也是从那个时候,昨天还被他们嘲讽为书呆子的我,成了他们教育孩子时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面对他们的热情,我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也知道,所谓舆论是怎么回事
虽然,我也知道,他们都是朴素的,都是无恶意的
但是,有时候,正是这样的朴素和好心,随便地,就扼杀了一个人的美好向往
今夜七夕,牛郎天孙的一夕聚会就要中断了,新的憧憬行将从新发端
我不领会,她们对如许年复一年的聚离,有一天能否会厌烦,但我领会,只有她们承诺,就有蓄意,就能实行
牛郎天孙何其幸也!一声轻叹,此时,我的心已静如止水
没有人领会,我想留住你,可你不过我生掷中的过客
大概,这即是人生的无可奈何!实际中你不属于我,固然内心放不下又有什么意旨?对你,我大概只该担心而不该守望,即使有一天我心身劳累,厌烦了惦记,我甘心不要领会你的和缓,不要领会你的情怀,那么,我的内心才会没有凄怆和可惜,惟有快乐和痛快!
22、没见识就多读书,没能力就多低头
/> 母亲得病十年,父亲侍候了十年
十年当中,毫无怨言,一针一线,一宿一餐,都是从不厌烦的仔细照顾
有时候母亲恼了烦了,就会不停地哭泣和唠叨,父亲也会强忍着委屈笑言相对,从来没有对母亲恶语相向过
常常会望着忙碌的父亲发呆,想父母年轻时候也并不是多么恩爱
印象中父亲很少回家,就是在回到家中的日子里,父亲也是一个人忙忙碌碌地做活,上田耕作,下河洗衣,再就是领着我们炒菜做饭,而母亲好象从见到父亲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唠叨数说父亲的不是,嫌父亲没良心,一工作起来就忘了家,说父亲的父母不好,一点也不帮我们家的忙,只会远远地看我们娘儿几个的洋像,每次都是一样,说着说着就会哭,然后就是躺在床上罢工,等一切收拾停当,饭也做好了,父亲就会变着法子哄着母亲吃饭,那时候我们不懂事,只顾自己大吃大喝,有时候会被父亲逼着去叫母亲吃饭,心中是十二万分的不情愿,总觉得母亲太过分,总是没完没了的哭,哭得我们都烦
特别是到了晚上,睡梦中总会被母亲的哭声惊醒,又不敢说话,只得悄悄地躺在被窝里,听父亲对母亲的好言相劝,听母亲一遍一遍诉说她所受的委屈,哭闹中夹杂着捶打父亲的声音,那时候我总替父亲难过,常偷偷地想:父亲真是命苦,为什么要娶象母亲这样一个女人? 大了以后才知道,父亲和母亲并不象我所想象的那样毫无感情,他们是自由恋爱,父亲中专哔业后到一个农校当教师,而那时候的母亲就是父亲的学生
母亲长得漂亮大方,而且还勤奋能干,年纪不大就入了党,是学校数得着的先进学员
父亲和母亲的婚事,外婆从心底里是不同意的,她嫌父亲只是一介书生,家庭又穷,只是母亲看上了父亲的多才多艺,婚事总算能成
结婚以后,母亲工作忙,在生了姐姐和我后,父亲就偷偷给母亲辞了工作,把我们送到了他的农村老家
在那个没有亲人的地方,母亲即要照顾我们还要下地劳作,年纪很轻就染了一身的病,脾气越来越暴躁,最后变得有些神经质,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喜欢大哭大闹,让我们从小就吃尽了苦头,但更吃苦的应该是父亲,他即要在外面尽心工作,还得挂念着家中的我们,多少年都在风雨飘摇中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安心日子
后来,家搬到了城里,总以为以后会有好日子过,可是母亲真的病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栓,直至半身不遂,我们相继结婚生子,一个个象丰满的鸟离开了最初的巢,照顾母亲的担子就落在了父亲一个人身上
可惜父亲也越来越老,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腿脚不灵便,血压也高,有时候想起母亲,我们总是替父亲担心,怕他再也经不起母亲那样没完没了的折腾了,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的性情却变得越来越好,她再也不没完没了的唠叨了,有时候父亲有事着急的时候她反而会劝说父亲,每天督促着父亲吃药,每次回家,都见母亲一脸慈祥地坐在沙发上,父亲给她洗脸洗手,给她穿衣喂饭,再也没见她对父亲发过脾气
有次我对母亲开玩笑说:妈,你一直说我爸不好,我看我爸是天下男人中最好的男人了!母亲竟然笑着说:当然了,当初你外婆不同意,还不是我硬跟定了他
说得父亲和我们都笑了
是呀,在这万丈红尘当中,能够找到一个真心对你,一辈子都能包容你疼爱你的人,那才是生命当中最值得骄傲最值得珍惜的幸福呀!
很久之前,墨客王昌龄的诗句中这么写道:“苍山一齐同风雨,明月何尝是两乡”
苍山没辙断绝咱们同舟风雨的联袂,地区也不会消失了结合的民族头上那一轮共通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