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遍,两遍,我仍不得要领,但时不待我,时间就是金钱,正式下潜已开始,我死死拽住了教练员的安全带
这是一片地势比较平缓的水域,一米,两米,我一直憋着气
海底的珊瑚群已清晰可见,听说这里的海水能见度达10米以上,看来的确如此
压力和浮力从正反方向同时袭向我的身体,耳膜开始胀痛,我赶紧打了一个上浮的手势,教练员把我拉出水面,我猛喘了几口,气总算缓了过来,再看自己所处的位置,离岸边不过几米远,忍不住想笑:这也叫潜水? 教练问:还潜不?珊瑚没摸到,漂亮的热带小海鱼也没看清,当然还潜!我说
再次潜下去,4米,5米,也略会调整呼吸了,珊瑚触手可及,我以为快到海龙王的宫殿了(但上岸后教练员却告诉我,那只是潜水景区最浅的地方,珊瑚群的边缘地带,鱼不多,珊瑚还不是最漂亮的,精彩的海底世界还在更深的地方
)这时,压力已越来越大,胸闷加剧,我的畏惧感油然而生,潜到这个深度已达我心理和身体的极限
教练员再用手势问我:还往下不?不,再往下,我非呛水不可
打完手势,赶紧吸了一口氧气,教练把我整个人带出了水面…… 其实,这只是2005年4月26日我的一次短暂的浅海潜水观光经历,在我离开水面的一刻,已不再承受那个来自海水深度的压力
现在,时空过去一年,我早已回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南宁,在这个办公室里,却无时不在承受另一种压力对我身心极限的考验,我依然感到了畏惧,但我又该向谁打那个手势呢?约2200字透透2006/4/13
“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
林冲踏着雪只顾走,看看天色冷得紧切,渐渐晚了,远远望见枕溪靠湖一个酒店,被雪漫漫地压着……”
那天是女孩刚到一个陌生城市里陌生的大学去报道,女孩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竟然在街上看见了他,依然是挺拔的样子,面容明媚
”的诗句,以其局面灵巧,饱含学理,而鼓励着一代又一代圣达贤者勇猛进步,而名垂青史
人生有春也有秋,没有谁的终身能一帆风
遇到妨碍潦倒时,要学会以优美的模样周旋窘境,以连接进步的精力矢志探求,蓄意才会从争流中再次飘来
伟大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是一个一生都沉浸在捕捉敏感与追寻象征的缪斯之子
而这首诗恰恰也就包含了敏感与象征着两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敏感是所有艺术的开端,也许还是艺术之外的其它更多的一切的开端
里尔克的成功与天才也是从此开始的
然而在我看来,里尔克在这首诗中的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后面的底蕴太过于人本甚至太富于形而上的神学意味,它追求的是一种安抚心灵的内敛与表象,这一幅自然的图景所要达到的最深处其实并非是自然中那些相互关联的外界事物,而是诗人时刻处于冥想与自诉的内心
相对于自然中那些壮阔的图景而言,诗人的内心未免有些偏狭——虽然我是如此地爱他的诗,但我也只能如此
尤其是我经过了多年的山野工作的经历,并了解了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奇妙现象后
当我们在内心驻留太久,我们必须要向我们来的方向回归
自然中一些偶然的发现,肯定要强于我们许多的冥思苦想